麻峪豆腐、平遥推光漆器……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前,山西金融机构聚焦非遗传承与发展量身定“贷”,不断推动“金融+非遗”深度融合,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位于吕梁山东麓的临县麻峪村,传承三百年的“麻峪豆腐”正焕发新生。山西临县麻峪村的豆腐作坊内,浓郁的豆香弥漫,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泉正使用祖传的枣木模具为豆腐压花。
张永泉指着墙角堆成小山的黄豆袋告诉记者:“多亏‘豆腐贷’,让我囤够了有机黄豆。现在每天能做300板豆腐,产量较去年翻了一番。”院外的晒场上,金黄的豆腐块在春日的阳光下泛着油光。这种采用古法点卤、九压九晾的豆腐,能切丝穿针、久煮不散。随着临县相关推广工作的开展,当地20余家豆腐作坊都接到了大批订单,但传统的地窖发酵车间已跟不上现代食品标准,各大豆腐作坊急需建造无菌车间。
2024年秋季,正当张永泉为无菌车间改造资金发愁时,临县农商银行的“非遗传承贷”及时送上门来,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车间安装了恒温设备,配备了真空包装机,日发货量可达2000件。
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麻峪豆腐”不仅在当地市场备受青睐,还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山西朔州山阴县,非遗技艺刺绣香包有了新发展。一针一线间,绣娘们不仅绣出了精美的图案,更“绣kaiyun网页版 kaiyun入口”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山阴县农商银行探索“金融+非遗”模式,推出“创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为刺绣香包从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并助力当地成立刺绣香包专业合作社。
“以前做完都是自己留存或者送给亲朋好友,现在我们可以把刺绣香包卖到全国各地。”今年50岁的王大姐是山阴县的一名农村妇女,也是刺绣香包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后,她购买原材料和设备,并开设网店,如今她不仅带动村里妇女实现就业,还教授更多感兴趣的人学习这门技艺。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遗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山阴县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走进平遥古城的永亨漆器经销部内,琳琅满目的推光漆器忍不住让人驻足欣赏。
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少不了资金支持。平遥农商银行推出相关信贷产品,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和其他旅游服务业相关客户定制融资方案,满足其资金需求。近3年来,该行已为平遥牛肉、平遥古城景区以及平遥推光漆器等主体提供5.6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推进平遥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一食一行、一技一艺间,留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如今,当地金融机构“牵手”非遗,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