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上栗县,一颗颗饱满鲜美的楚山田螺,正悄然从田间溪流“爬”出,跃上全国乃至海开云网站 kaiyun网址外食客的餐桌。更令人欣喜的是,围绕这颗小小田螺,一条贯通一二三产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形,成为驱动该县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富的强劲引擎。
走进上栗县楚王田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米的电子组合秤下料器精准作业,取袋、计量、装料、抽真空、封口、卸料……全流程一气呵成,高效且规范。
“过去靠人工灌装、称重、封装,效率低,锁住风味更是难题。”该公司生产负责人曾春萍介绍,“今年通过引进新设备和改进工艺,实现了全自动精准称重与灌装封口一体化。同时,结合耐高温包装与蒸汽杀菌技术,成功锁住了地道的楚山风味,实现常温流通,让美味‘随时可得’。”
这场“车间革命”,是上栗县田螺加工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成立于3年前的楚王田螺,由该县桐木镇楚山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创办,依托科技创新,这家乡村企业迅速打通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之路。2024年,公司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近年来,上栗县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推动田螺加工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在此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背景下,全县10余家田螺加工企业竞相发展,在螺肉保鲜、风味锁鲜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开发出预制田螺、即食田螺等数十种产品。其中,以“鲜、辣、嫩”俘获食客味蕾的香辣田螺,已在线上线下成为爆款。
盛夏清晨,上栗县东源乡江岭村的千亩稻田碧浪翻滚。种粮大户李伟根俯身拨开水稻,仔细检查水温。“水温太高会影响鱼螺生长,现在每天巡田三次,活水循环一刻不敢停。”他说。
面对加工企业对原料日益旺盛的需求,上栗县积极向土地要效益,创新推广“稻鱼螺”综合种养模式。李伟根是这一模式的先行者:在水稻移栽后,向田里投放禾花鲤和环棱螺(田螺),构建起“稻因鱼螺而优,鱼螺因稻而肥”的生态循环系统。第一年,50亩试验田便喜获丰收。今年,他乘势将种养面积扩大至140亩。“看当前长势,禾花鲤大的有三指粗,田螺个重有两克左右,待8月底收获时,综合亩产值预计超7000元。”言语间,李伟根充满信心。
这把生态“金钥匙”,为当地农业开启了增效之门。据该县农业部门测算,“稻鱼螺”共生田亩均收益可达传统水稻种植的3倍以上。今年,该县新增推广面积超1600亩,带动36户村民(含种粮大户)参与。在保障粮食稳产的基础上,预计可为田螺加工企业提供2000吨优质原料,实现粮增产、田增效、民增收。
政策精准扶持与业态深度融合,让“小田螺”成功撬动大市场。如今,楚山田螺不仅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更成为赣湘边地区众多夜宵店的“特色招牌”,形成独具魅力的“夜宵经济”新名片。“每天能卖出上百斤,很多外地游客尝过还要打包带走。”当地某夜宵店主王姐笑着说。
为提升“楚山田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栗县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食品展销会,举办田螺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擦亮品牌,拓展市场半径。同时,大力拥抱电商新业态,推动田螺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今年4月底,我们专门组建了电商销售团队,聚焦品牌推广和直播带货,月销售额超百万元。”楚王田螺电商运营负责人欧阳树林介绍,几天后,小袋装即食新品即将上线,销售前景可观。
小小的田螺,正以不容小觑的产业能量,为村集体增厚“家底”,为村民鼓起“钱袋”。“我们要深耕这粒螺,深挖乡土资源禀赋潜力,以科技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升级,念好乡村致富经。”上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欧阳林 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